“真正的世界,不在書籍里,也不在地圖里,而是在外面?!?
泥融沙暖的季節,萬物萌動新生,比起在書里朗讀春天,或許更應該引導孩子在真實的環境中打開五感去觀察、體驗、思考、分析和創造,增強對自然的歸屬感和認同感,搭建內心堅實的壁壘。
《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的正式頒布,將勞動從綜合實踐課程中獨立出來,關注綜合化實施,構建素養型教育體系,我們迎來了一個立足學生高質量發展的教育時代,學校也更需要思考如何為孩子們建構一個能夠真正有效落地、涵載自然教育情境、促進積極探索的學習成長空間?
(資料圖片)
從教育設計出發,或許可以通過以下場景的革新,將自然與課程與生活完美融合,從認知到實踐,以科技為輔助,建設全面、多元且持續的學習場景,讓課程與空間環境連通生長,讓真實的體驗得以發生,從而突破傳統學習方式的限制,實現未來學習新生態。
現在的孩子琴棋書畫樣樣都會,但卻不認識一日三餐的食物長在地里什么樣,如何提升孩子們對生物的認知成了我們必須開展的課題。學??梢岳眯@空置區域建設微型園林,根據場地情況,靈活劃分動植物園的具體類型,多角度地呈現內容,為孩子創造和還原生態環境,真正親近自然,認知自然。
步道行進中有動植物科普,也有農具、文化圖譜的展示,即使只是這短短幾十米,也能成為一堂無意開啟的課程。
DETT教育設計 ◎重慶彩云湖森林小學
利用原生態樹樁堆砌,營造成微型生態圈,可以進行科普宣教、濕地功能利用等主題學習,讓學生近距離接觸大自然的草木蟲魚,感受天地間生態系統的神奇。
DETT教育設計 ◎田字格必克實驗小學
昆蟲旅館則可以開展昆蟲觀察與認知類自然課程,帶領孩子們了解不同昆蟲的特點、習性和作用,還可以繪畫記錄昆蟲的變化并收集在此,體悟生命的成長過程。
DETT教育設計 ◎巴南區魚洞第二小學
以身體力行的方式獲取知識,幾乎是人類文明起源發展的最主要手段。學??梢詫⒄n程與自然相結合,打造戶外課堂,通過勞動體驗,既能探索項目化、跨學科式的學習路徑,也能讓孩子從勞動中獲得自己創造美好生活的能力,在躬身的辛苦中與自然建立情感上的聯系。
一個集學習、閱讀、探索、耕種于一體的多功能景觀場所,親近自然萬物,體驗種植與農耕的樂趣,在具體的實踐學習中,獲得勞動能力的成長。
DETT教育設計 ◎大連嘉匯橡樹外國語學校
戶外農場里種植的植物和作物,也可以進入學生的手工坊。這里不再是單一的吃飯場所,既是“人”聚集的場所,也是鄉土課程、行動和分享課程開展的場所,擁有民俗廚房及二十四節氣釀造坊等。
DETT教育設計 ◎田字格必克實驗小學
學校在校園農場旁建設航模校場,作為特色航模課程的延展,這里可以展示航空模型和講解相關知識,讓學生將親手做的航模模型,放飛天空,真實體驗戶外課程活動。
DETT教育設計 ◎馬家堡小學
自然場景也在適應未來多元化的教學需求,滿足集會、展示、教學、交流等不同的教學功能,真正體現隨時隨地學習的理念,讓學生在沉浸式場景中感受田園質樸的氣息和自然的美好。
融入故事,走進角色,這里可以舉行戲劇、音樂、舞蹈等各類文化活動,以自然之趣培養孩子的藝術修養和審美能力。
DETT教育設計 ◎重慶彩云湖森林小學
或是采買石畫彩繪,或是在校征集學生的石頭畫作品,以古今動植物繪畫為主要內容,展示生物演化歷程和地球發展歷史。
DETT教育設計 ◎重慶彩云湖森林小學
展示耕種所得,感受豐收的喜悅,交流農業經驗和知識,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和表達能力,還能讓他們了解不同的農業文化和工藝。
DETT教育設計 ◎重慶彩云湖森林小學
科學技術的每一次進步,都依托于好奇心和探索力的本能,激發無限的創造力。學校的自然場景也可以通過技術系統的引入,讓孩子們更直觀地感受大自然的溫度、濕度、風力及PM2.5等環境因素,同時還能學習新型農業科技,提高科技素養,培育創造能力。
搭建可視化管理平臺,用科技手段管理園區,無需每天親臨現場,葡萄也能得到科學而高效的照顧。
DETT教育設計 ◎重慶彩云湖森林小學
利用天窗結構引入天光,通過剪影、三棱鏡、凹凸鏡面等手段,讓學生真切感受一日之間的光線變化,拉近師生與大自然的聯系。與此同時,有效減少日間的耗電量,達到節約能源的效果。
DETT教育設計 ◎成都市新津區百溪堰幼兒園
未來學校的景觀設計,不再僅僅追求美感與高級的設計語言,而是更多需要將校園環境場景化、課程化,體現真實的生命陪伴,使學生在此氛圍中產生思考、行動,讓學習自然發生。
? 兒童友好型校園建設:從孩子的“一米高度”看世界
? 設計如何點亮教育未來?上海未來學校主題研學精彩回顧
? 循著浪花的足跡,看見一所學校品牌文化的蓬勃生長
圖源| DETT教育設計、Pexels(禁止商用,轉載請說明)
編輯| 肖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