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歷貶值和就業環境的蕭條,讓考研成為了許多大學生擺脫現狀的唯一出路,但研究生的學習和本科階段的學習完全相反。
讀研不僅沒有本科階段自由,而且除了學業負擔之外,學生還要承擔科研和論文的壓力,熬夜學習、做實驗,沒有完整的休息日,對于研究生來說是再尋常不過的事情。
(資料圖片)
因此有不少為了逃避就業而選擇考研的同學,考上了研究生之后反而感到后悔,因為讀研,實際上比工作辛苦得多,要是學校的基礎設施不達標,讀研生活就更加難熬了。
有同學誤以為,讀研就是繼續在大學校園內,再做三年的“學生”,而等她真的考上了研究生,卻沒有了本科生的那種歸屬感,甚至像是在別人的學校借讀。
本科生之所以能對大學校園有強烈的歸屬感,一部分原因在于,他們能真的把大學校園當成家,學習和生活都在學校內解決,但研究生卻不一定。
有5所大學,就因為無法給研究生提供基本的生活需求,而被不少考生列入了“考研黑名單”。
第一所大學就是北京大學,北京大學的研究生住宿需要學生申請,北專業學位碩士,學校是不給學生安排住宿的,需要學生自己解決。
對于普通人來說,肯定想著:如果能考上北大,我還管他給不給住宿呢?但對于那些有成績也有能力選擇的同學,若在北京讀研且沒有學生宿舍的話,的確是一件壓力不小,而且很麻煩的事情。
家境寬裕的學生自然無所謂,對于那些寒門貴子來說,想在北京讀研,并且自己解決住宿問題的話,簡直就是天方夜譚了。
第二所大學是南京大學,南京大學近期發布的通知中明確表示:2023級的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原則上學校不安排住宿,需要學生自行解決。
不確定是從此之后,專碩的學生都沒有住宿,還是學校后續會想辦法新蓋宿舍,以滿足學生的住宿需求。
對異地讀研的學生來說,讀研卻要租房住,是經濟和精神的雙重負擔
第三所大學是復旦大學,復旦大學從2019級開始,除了少數民族、西部支援、退役大學生、支教團等特殊計劃群體外。
其他類別的學生將不再安排專業學位碩士的在校住宿,學生也是需要自行解決,本地的學生倒是可以回家,外地的學生就只能租房居住了,上海也是個寸土寸金的地方,連合租都算不上便宜。
第四所大學是南開大學,和以上幾所學校不同的是,南開大學比較一視同仁,無論是全日制還是非全日制的研究生,南開大學都不提供住宿。
最后一所大學生華中科技大,華中科技大的安排方式,充分體現了學校的“有心無力”:不是我不想給同學們安排住宿,是實在沒地兒住。
華中科技大只給專業學位碩士提供一年的住宿,剩下的時間由各學院、專業和實習實踐單位去協調解決,若能給學生找到了落腳點最好,找不到十有八九,也是要出去合租。
不過華中科技大好歹給了外地學生一年的緩沖機會,對于外地考生而言,從一開始就不給學生提供住宿,無法滿足學生最基本的住宿需求,這對讀研生活來說,也是一項不小的挑戰和困擾。
外地學生第一次來到這個城市,對學校都不夠熟悉,就要迫不得已去校外自己租房子解決居住問題,安全問題也很難得到保障。
寫在最后:
這也就是為什么很多學生考上研究生之后會感到失望,雖然人還在學校里,讀書做科研,沒有多少經濟來源,卻要自己承擔更多的經濟負擔,讀研變成了一種折磨。
這些問題,其實都是高等教育盲目擴招留下的苦果,擴招看似是人人都能上大學,實際上卻造成了本科學歷的貶值。
許多原本本科畢業就能找到不錯工作的學生,也找不到工作了,被逼著去考研,大學擴招了,研究生階段的教育條件也跟不上需求。
非全日制也就罷了,全日制的專碩考生,許多都是剛畢業不久,甚至是應屆的大學生,生活經驗不足,也沒有多余的存款,考上了研究生卻沒有宿舍可以住,既給家長增加負擔,也給自己增添了不小的心理壓力,專碩未來的發展,著實令人擔憂。
今日話題:你如何看待這件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