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高考生來說,之前的18年時光多半是在父母身邊度過的,即便是住校生一周也能回家一次。但是高考之后,多半考生則要離開父母,去到不同地區的大學里生活。
如果選擇了省內的大學,放假回家的次數還會多一些,如果選擇了省外的大學,放假回家的次數則少之又少,那在高考填報志愿環節,考生是更應該選擇在省內還是去省外的大學呢?
同事賽賽在社交平臺坦言:曾以為交通發達報考了外省的大學,本著愛情至上的信念嫁給了現在的老師,但后來卻發現,回家的路成了最遠的路,后悔莫及。
【資料圖】
和賽賽一樣,因為去外省上大學,最后就留在外省的學生數不勝數,他們有的是打算畢業后回老家,有的是打算找到工作后把父母接到身邊,但往往事與愿違。
多年后才知道,在省內和去省外上大學的差距明顯
差距一,省內大學在省內的招生名額更多,省內考生更有優勢。舉個例子,一所普通本科大學的某專業在省內招生可能有100人,但省外同層次大學的同專業,招生可能只有2人。
差距二,考生選擇省內大學對報考公務員更有利。對于想要通過選調生考試成為公務員的考生來說,就讀于省內大學,報名時可以享受更多的優勢。
差距三,在省內就讀大學,假期回家會更方便。雖然交通很發達,但是車費、時間、精力都會成為你回家的阻力,所以選擇省內大學的考生,回家自然是會更方便的。
差距四,飲食氣候生活習慣等差距,俗話說“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窩”,外面的城市即便再好,也不一定能住的習慣吃的習慣,所以在省內上大學的考生,會更舒適一些。
差距五,省內大學數量有限,選擇會受限制。省內大學再好,但是如果只盯著省內大學看,必然會在選擇時受到限制,大學受限制就容易導致專業受限制。
差距六,在省外上大學容易,留在省外卻很難。去省外上大學的學生,在實習期間會犯了難,留外省實習和回老家實習都有弊端,而如果經濟條件一般,想留在省外更是難上加難。
綜上所述,考生無論是報考省內的大學還是省外的大學,都是有利有弊的。而不同學生的情況不同,所適合的選擇也會更不同。那到底應該如何報考呢?
考生到底應該報考省內大學還是省外大學?
首先,要考慮省內的高等教育資源。如果考生本身就在北京上海江蘇這類高等教育水平很高的地區,省內大學的可選性就已經很高了,自然沒有必要舍近求遠去選擇省外大學。
其次,要考慮省內的經濟發展情況。如果考生在甘肅、青海等經濟發展情況不太好的地區,那日后在省內發展的前景會不太好,反之如果在廣東浙江等地,即便出省,日后可能也會回來。
再次,要考慮自己的職業規劃情況。如果日后想要安安穩穩地當個公務員或者考個事業編制,選擇省內的大學就可以,但如果日后想要進入大型企業當白領或者自主創業,要選擇大城市的大學。
最后,要考慮家庭的各方面情況。如果家庭經濟條件一般,那在大城市很難安家,不建議去冒險。如果父母身體不太好,需要人照顧,更應該首選省內的大學。
寫在最后:
省內大學和外省大學各有利弊,考生要根據自身情況而定。
多年后我們才知道,在省內上大學和去省外上大學的差距明顯,不是一星半點,選錯悔不當初,不要等到痛過才知道。
但對考生來說,高考分數才是選擇大學的前提條件,如果高考分數夠高,省內省外皆有適合你的大學。
所以高中生們,你們所擁有的的今天是多少人回不去的昨天,一定要珍惜在的寶貴時光,認真接受教育、找對學習方法、提升學習效率、穩定考試前的心態,爭取在高考中一鳴驚人。
聲明:本文來源高中歷史,本次轉載重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