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新化縣中心城區13公里外的石沖口鎮大橋完全小學二樓,孩子們安靜地坐在教室里,面前是一臺臺嶄新的筆記本電腦,三尺講臺上,51歲鄉村教師劉孟秋正在教孩子們如何操作電腦編程,“這一幕在我腦海中構想了很久,終于實現了,這是教師節最好的禮物”。劉孟秋說。
3000元“巨款”,買了學校里第一臺電腦
劉孟秋,新化縣一名普通的鄉村教師,有著30多年的從教經驗。1989年,劉孟秋從新化師范畢業后去了天龍山學校當老師,環境艱苦,上得起學的孩子不多,不少孩子從家里到學校上下山要走十幾里山路。當時教育局要求鄉村教師接受電腦培訓,劉孟秋爭取到學校唯一一個培訓名額,“以前沒見過電腦,很好奇,學得也很認真。”學成歸來,劉孟秋給山里娃講電腦,學生們都聽得津津有味,但仍有孩子發出疑問:“老師,電腦這么神奇,它到底長什么樣?”
當時的鄉村學校沒有電腦更開不了電腦課,為了讓學生能夠近距離接觸到電腦,同時自己也多學習,劉孟秋自掏腰包購買當時學校里唯一一臺臺式電腦, “3000元差不多是小半年工資,對我們家來說是一筆‘巨款’。”回想起來,劉孟秋仍不后悔,反而覺得自己做了一個正確的決定。“現在還有學生發微信問我,劉老師,你們家的電腦還在嗎?”劉孟秋笑著說:“電腦舊了、壞了就立馬換新的,家里從未少過電腦。”
不僅是學生,劉孟秋的兒子也深受影響,“小時候兒子經常纏著我問電腦知識,正因為自己有著這方面的經歷,所以也沒有一味地嚴加管束,更多的是正面引導,讓孩子充分了解電腦知識。”劉孟秋說,現在兒子已經長大成人,并在長沙從事電腦科技方面的工作。
與數字化課堂結緣,開啟奇幻旅程
2009年,劉孟秋調到石沖口鎮大橋完全小學當老師,在這所農村完小里,只有9名老師和163名學生,每個老師都要全能上陣,而因為有過電腦培訓經歷,劉孟秋“理所應當”地成為了學校里唯一的電教老師。
隨著互聯網、人工智能的飛速發展,學生數字化技能的培養和提升日益緊迫,尤其是計算機編程能力,這關乎中國孩子能否成功面對未來數字社會的一項基礎能力。偏遠地區的大部分鄉村小學不僅缺乏有編程教學經驗的教師,也面臨電腦等設備缺乏或老舊的問題,難以給孩子們開展此類課程。2019年,百勝中國攜手中國扶貧基金會和立樂教育一起探索“互聯網+人工智能教育普及”的新公益模式,并于第二年在寧夏、湖南等近百所學校為教師開展了遠程編程公益培訓。
劉孟秋趕上這趟數字化列車,參與了線上課程培訓,當她在培訓課上聽到了“數字化”“編程”“云”等新鮮名詞,劉孟秋再次被震撼,“這些數字化知識自己都不懂,怎么教孩子?”
“現在的孩子們很聰明,也很渴望新知識。數字化帶來的是社會翻天覆地的變化,作為老師,我們只能不停地追趕,追趕的不僅僅是這個時代,更是孩子們的未來。”劉孟秋決定重新出發,白天忙教學,晚上學習編程,開啟了“白+黑”模式。常常晚上10點多了,她還在琢磨和消化編程課上的內容,正是憑借著這股子“不服輸”的韌性和一貫以來對孩子們負責的態度,劉孟秋成功通過課程考核, “看著編程軟件制作的動畫,回想起數十年前電腦培訓課,感覺挺奇幻的,我想孩子們一定會喜歡上編程。” 但由于學校電腦設備過于陳舊,劉孟秋的電腦編程課遲遲無法開展。
”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百勝中國數字化課堂項目經過前期的試點,參與培訓的鄉村學校師生的數字化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進步。在成功試點的基礎上,百勝中國決定繼續捐贈500萬元用于鄉村學校數字化教育的開展。
2021年的六一兒童節,對劉孟秋和孩子們來說都是特別的一天,在這天,遠道而來的叔叔阿姨們不僅給孩子們帶來了精美的節日禮物和愛心餐點,還帶來了百勝中國“數字化課堂”公益項目和全新的筆記本電腦,同時也有專業編程老師為孩子們上了一堂生動有趣的編程課。
在編程課上,劉孟秋和孩子們一同用心聽著,課上完了,她仍留在電教室里和學生們互動討論著。“一次有趣的體驗課,也在孩子們心中種下了一顆顆數字化夢想的種子。”劉孟秋說,這次編程課體驗讓孩子們充分感受到了數字化的魅力,她看到班上平時最為調皮搗蛋的學生也被電腦編程吸引,跟著老師一步步學操作,“希望他能夠在這中間找到學習的快樂,在不久的將來,設計出自己的編程游戲。”說到這,劉孟秋詼諧地套用了一句網絡流行語:“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截至目前,百勝中國數字化課堂已在甘肅、寧夏、湖南、河南、云南約240所學校開展。
未來,項目將逐步拓展至更多偏遠地區的學校,通過數字化持續賦能鄉村教育,助力鄉村振興。“百勝中國數字化課堂對孩子們來說是一份特別的兒童節禮物,對老師來說,亦是一份有特殊意義的教師節禮物。”石沖口鎮大橋完全小學校長廖智平表示,他和劉孟秋老師,還有學校其他老師,最大的心愿是早日把百勝中國數字化課堂搬進新教學樓,“希望孩子們在更好的學習環境中學習新知識,愿他們有著更加美好的未來。”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