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申論考試中,歸納概括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歸納概括能力是所有題型的本質和基礎,綜合分析、提出對策和貫徹執行題目都是在此基礎上演變的,所以學好歸納概括至關重要,所謂基礎不牢地動山搖。這種題目如何做到找準找全答案要點,是廣大考生需要關注的。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一、認真審題,破解無目標找點。在閱讀題干時,要精確把握作答對象、限定條件等。
例1:給定資料1勾勒了互聯網的發展歷程,概括互聯網不同階段的發展特點。
例2:給定資料中呈現了工作生活的諸多事例,體現了心系他人的優良品質,請分別概括這些優良品質的具體表現。
通過例題1題干的閱讀,會發現題干中說到的是“概括不同階段的特點”,這道題的作答對象就是“特點”,即“與眾不同,是人或事物所具有的獨特的地方”,那答案的構成應該是XX階段,XX特點,如:上世紀90年代,從無到有。用“貓”撥號上網,網速慢、人數少;
例題2中讓考生做到的是“分別概括優良品質的體現”,這道題的作答對象就是“優良品質”,答案構成為“主體+品質體現”,如:崔法官:辦案一絲不茍、悉心嚴謹、堅守底線,站在群眾立場,敬業奉獻,入情入理調解矛盾。
通過以上事例的分析,考生會發現題干信息要素多,所以必須加強審題訓練,回材料前破解沒有思路,不知道該找什么的困境。
二、把握直接打點和綜合概括。在材料中找點要符合問什么答什么,材料中表述規范、語言簡潔時可直接摘抄,若材料中口語、事例、數據等較多時則需求將其轉為規范表述。
例1:想跟老伙伴嘮幾句,手機拿起來就打。想看看新鮮事,微信上多著吶。想到縣里買東西,村口一天有好幾輛班車。
例2:土地流轉真好啊,一個人掙了兩份錢,太開心了。
在做申論題目時,大家會糾結答案要點什么時候可以直接抄,什么時候又需要進行理論性的轉述。上邊的例題1和2分別為案例型材料和口語化的表述,直接抄不合適,答案要點就需轉述為“社交、資訊及交通便利化”,“收入,增加幸福感”。所以未來遇到案例型的材料、口語化的材料就需要遵循材料的原旨原意進行要點信息的規范性表述。
三、理清楚是否合并。
在要點找到后,是否合并?又該如何合并,各位考生同樣存在疑難,在此可考慮三個方面:一是看題干要求,題干提示從“理念和經驗”兩方面進行概括,我們需遵從題干的提示進行合并和分類;二看材料邏輯,三是要點意思明顯相同即可以合并,材料邏輯和同義合并法往往會同時存在,進行區域化的合并即可,不建議大家打亂材料的層次自己加工。
任何技能的習得都需“日復一日”的實踐總結才能真正掌握。希望同學們能熟練將以上的小技巧加以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