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 id="jmxoq"><pre id="jmxoq"></pre></th>

        環球滾動:最新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優質(4篇)

        2023-04-26 18:31:33 來源: 可圈可點組卷

        報告是指向上級機關匯報本單位、本部門、本地區工作情況、做法、經驗以及問題的報告,優秀的報告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又該怎么寫呢?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報告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資料圖)

        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篇一

        收入提升快 權利改善慢

        《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13年05月28日 第 04 版)

        本報北京5月27日電(記者潘旭濤)國家統計局今天發布《2012年全國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皥蟾妗憋@示,2012年中國農民工總量達到2.6億人,收入較去年明顯增加。但專家認為,農民工的諸多權利尚未得到有效保障,農民工融入城市還需翻越層層制度障礙。

        【 農民工總數達2.6億 】

        “報告”根據抽樣調查結果推算,2012年全國農民工總量達到26261萬人,比上年增加983萬人,增長3.9%。其中,本地農民工9925萬人,增加510萬人,增長5.4%。

        關于農民工流向,報告顯示,中西部地區務工的農民工數量較快增長,而在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務工的農民工比重下降。對此,“報告”認為,中西部地區的農民工在東部地區務工生活開支較大、收入結余少,因此農民工更傾向選擇就近就業。中國社科院社會政策研究室主任王春光告訴本報記者,這是產業向中西部轉移的結果。

        此外,去往直轄市和省會城市的農民工比重下降,去往地級市的農民工比重提高。王春光認為這折射出中國經濟發展格局,地級市的樞紐作用凸顯。

        【 增收源于市場而非政策 】

        “報告”指出,在直轄市務工的農民工人均月收入水平2561元,比上年增加259元;在省會城市務工的農民工月收入水平2277元,增加236元;在地級市和縣級市務工的農民工月收入水平分別為2240元和2204元,分別增加229元和222元。

        在收入提高的同時,拖欠工資狀況繼續改善?!皥蟾妗北硎?,從近幾年調查數據看,被雇主或單位拖欠工資的農民工比例逐年下降,解決和遏制農民工工資拖欠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明顯成效。

        “農民工收入增加明顯,”王春光說,“但是增收是得益于市場壓力,而不是政策環境的改善?!蓖醮汗庹J為,農民工的權利還是沒有得到應有的保障,住房、醫療、子女教育等問題改善不明顯。

        “報告”印證了王春光的觀點:四成外出農民工雇主或單位不提供住宿也沒有住房補貼;外出農民工參加社會保險的水平有所提高,但總體仍然較低。

        【 出路是實施綜合改革 】

        “一道無形的墻,讓我融入不了城市生活,就像兩個世界的人?!痹诟拭C蘭州打工的李真同說。工資及時領到了,收入明顯增加了,但是不少農民工發現,當初設想的幸福并未如期而至,迎面橫陳的是一道道制度的高墻。

        “要讓農民工融入城市,享有與城市居民同等的發展權,就要改善對農民工的政策環境,就必須對戶籍制度、農村土地制度、財政體制和社會保障體制四方面進行總體設計,綜合改革?!蓖醮汗膺@樣建言。

        王春光解釋說,中國戶籍制度經過一系列的改革,現在已經到了取消的時候了;農村必須通過土地制度改革,讓集體土地與國有土地享有同等的市場待遇;財政體制的改革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為財權與事權的不匹配,地方政府無法拿出更多的資金解決農民工的住房、子女教育等問題;社保改革的方向應該是城鄉統籌。

        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篇二

        中國2011年農民工調查監測報告

        來源:國家統計局 日期:2012-5-3 瀏覽:33 次 【大 中 小】

        一、農民工總體規模

        (一)農民工數量繼續增長,總量達25278萬人

        據抽樣調查結果推算,2011年全國農民工總量達到25278萬人,比上年增加1055萬人,增長4.4%。其中,外出農民工15863萬人,增加528萬人,增長3.4%。住戶中外出農民工12584萬人,比上年增加320萬人,增長2.6%;舉家外出農民工3279萬人,增加208萬人,增長6.8%。本地農民工9415萬人,增加527萬人,增長5.9%。

        表1:農民工數量

        農民工總量

        1.外出農民工

        (1)住戶中外出農民工

        (2)舉家外出農民工

        2.本地農民工

        (二)中西部地區農民工人數增長快于東部地區

        從輸出地看,東部地區農民工10790萬人,比上年增加323萬人,增長3.1%,東部地區農民工占農民工總量的42.7%;中部地區農民工7942萬人,比上年增加323萬人,增長4.2%,中部地區農民工占農民工總量的31.4%;西部地區農民工6546萬人,比上年增加409萬人,增長6.7%,西部地區農民工占農民工總量的25.9%。

        表2:按輸出地分的農民工地區構成農民工

        外出農民工 本地農民工

        2011年

        東部 中部 42.7 31.4 31.6 36.6 61.4 22.7

        單位:% 2010年

        西部 東部 中部 西部 25.9 43.2 31.5 25.3 31.8 31.8 36.6 31.6 15.9 62.9 22.5 14.6

        2008年 2009年

        22542 22978 14041 14533 11182 11567 2859 2966 8501 8445

        單位:萬人

        2010年 2011年

        24223 25278 15335 15863 12264 12584 3071 3279 8888 9415

        二、農民工流向及就業地域分布

        (一)在中西部地區務工的農民工增長較快,中西部地區對農民工的吸納能力進一步增強

        從農民工的就業地區來看,2011年在東部地區務工的農民工16537萬人,比上年增加324萬人,增長2.0%,占農民工總量的65.4%,比上年降低1.5個百分點;在中部地區務工的農民工4438萬人,比上年增加334萬人,增長8.1%,占農民工總量的17.6%,比上年提高0.7個百分點;在西部地區務工的農民工4215萬人,比上年增加370萬人,增長9.6%,占農民工總量的16.7%,比上年提高0.8個百分點。分省看,就業地區主要分布在廣東、浙江、江蘇、山東等省,這4個省吸納的農民工占到全國農民工總數的近一半。

        (二)在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務工的農民工比重繼續下降

        在長三角地區務工的農民工為5828萬人,比上年增加18萬人,增長0.3%,在珠三角地區務工的農民工為5072萬人,比上年增加7.4萬人,增長0.1%,在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務工的農民工增加數量和增幅均明顯低于上年水平。在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務工的農民工分別占全國農民工的23.1%和20.1%,分別比上年下降0.9和0.8個百分點。隨著中西部地區的快速發展,東中西部地區農民工工資水平趨同,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對農民工的就業吸引力在逐步下降。

        (三)跨省外出的農民工數量減少,農民工以跨省外出為主的格局改變

        在外出農民工中,在省內務工的農民工8390萬人,比上年增加772萬人,增長10.1%,占外出農民工總量的52.9%;在省外務工的農民工7473萬人,比上年減少244萬人,下降3.2%,占外出農民工總量的47.1%。在省內務工的比重比上年上升3.2個百分點。2011年,去省外務工人數減少,改變了多年來跨省外出農民工比重大于省內務工比重的格局。

        表3:不同地區外出農民工在省內外務工的分布

        地區

        (四)外出農民工仍主要流向地級以上大中城市

        從外出農民工就業的地點看,在直轄市務工的占10.3%,在省會城市務工的占20.5%,在地級市務工的占33.9%,在地級以上大中城市務工的農民工比上年提高1.7個百分點。

        三、農民工性別、年齡和受教育狀況

        (一)農民工以男性為主,年長農民工比重逐年增加

        分性別看,男性農民工占65.9%,女性占34.1%;分年齡段看,農民工以青壯年為主,16-20歲占6.3%,21-30歲占32.7%,31-40歲占22.7%,41-50歲占24.0%,50歲以上的農民工占14.3%。調查資料顯示,40歲以上農民工所占比重逐年上升,由2008年的30.0%上升到2011

        全國

        東部地區

        中部地區

        西部地區

        2011年 省內

        52.9 83.4 32.8 43.0

        省外

        47.1 16.6 67.2 57.0

        單位:% 2010年 省內 省外

        49.7 50.3 80.3 19.7 30.9 69.1 43.1 56.9 年的38.3%,三年中農民工平均年齡也由34歲上升到36歲。盡管每年農村新增勞動力主要會加入到農民工的行列中,但農民工年齡結構的變化,也說明農民工的“無限供給”狀況在改變。

        (二)年齡和家庭對農民工的空間流動有很大的影響

        農民工中已婚者占73.4%,其中,本地農民工已婚者占90.2%,遠高于外出農民工已婚者58.2%的比例,這主要是由于本地農民工平均年齡高出外出農民工12歲,本地農民工中40歲以上的占60.4%,而外出農民工40歲以上僅占18.2%。這反映了已婚、年紀較大的農民工更傾向于就近就地轉移,大齡農民工不僅外出缺少競爭力,而且需要照顧家庭,這使得他們的外出積極性減弱。

        (三)農民工以初中文化程度為主,青年農民工和外出農民工文化程度相對較高

        在農民工中,文盲占1.5%,小學文化程度占14.4%,初中文化程度占61.1%,高中文化程度占13.2%,中專及以上文化程度占9.8%。外出農民工和年輕農民工中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分別占88.4%和93.8%。外出農民工的受教育水平明顯高于本地農民工,青年農民工的受教育水平最高,也是最具潛力的農民工群體。

        表4:2011年農民工的文化程度構成不識字或識字很少

        小學 初中 高中 中專

        大專及以上

        (四)沒有參加過任何技能培訓的農民工占多數,青年農民工更傾向參加非農職業技能培訓

        全部農民工

        1.5 14.4 61.1 13.2 4.5 5.3

        本地農民工

        2.1 18.4 59.0 13.9 3.2 3.4

        外出農民工

        0.9 10.7 62.9 12.7 5.8 7.0

        單位:% 30歲以下 青年農民工

        0.3 5.9 59.8 14.5 8.6 10.9

        在農民工中,接受過農業技術培訓的占10.5%,接受過非農職業技能培訓的占26.2%,既沒有參加農業技術培訓也沒有參加非農職業技能培訓的農民工占68.8%。青年農民工接受非農職業技能培訓的比例要高于年長的農民工;與此相反,年長的農民工接受農業技術培訓的比例要高于青年農民工,年齡層次越低,接受農業技術培訓的比例也越低,這說明青年農民工正逐漸喪失從事農業生產的技能。

        四、農民工就業情況

        (一)農民工從業仍以制造業、建筑業和服務業為主,從事建筑業的比重明顯提高

        在農民工中,從事制造業的比重最大,占36.0%,其次是建筑業占17.7%,服務業占12.2%,批發零售業占10.1%,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占6.6%,住宿餐飲業占5.3%。從近幾年調查數據看,變化較明顯的是建筑業,農民工從事建筑業的比重在逐年遞增,從2008年的13.8%上升到17.7%,從事制造業的比重則趨于下降。

        表5:農民工從事的主要行業分布

        制造業 建筑業

        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 批發零售業 住宿餐飲業

        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

        (二)在東部地區務工的農民工以制造業為主,但比重下降

        從農民工的從業地區看,在東部地區務工的農民工以從事制造業為主,占44.8%,比上年下降1.4個百分點,中、西部地區制造業比重分別為23.0%和15.4%,比上年上升0.6和0.4個百分點。隨著我國產業結構升級、勞動密集產業從東部向中西部轉移,農民工在不同地區就業結構將繼續發生變化。

        2008年

        37.2 13.8 6.4 9.0 5.5 12.2

        2009年

        36.1 15.2 6.8 10.0 6.0 12.7

        單位:%

        2010年 2011年

        36.7 36.0 16.1 17.7 6.9 6.6 10.0 10.1 6.0 5.3 12.7 12.2

        表6:2011年農民工在不同地區從事的主要行業分布

        制造業 建筑業

        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 批發零售業 住宿餐飲業

        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

        (三)受雇人員的增長快于自營人員的增長,自營比重下降

        在外出農民工中,受雇人員占94.8%,自營人員占5.2%;在本地農民工中,受雇人員占71.9%,自營人員占28.1%。自營人員主要從事批發零售業,占39.2%;其次是從事交通運輸業倉儲和郵政業,占17.8%。近幾年,外出農民工和本地農民工中自營人員所占比重均呈下降趨勢,2011年,本地受雇人員和外出受雇人員分別比上年增長9.4%和4.4%,本地自營和外出自營分別比上年減少2.1%和11.8%。

        (四)農民工就業穩定性隨年齡增長逐步提高

        在外出農民工中,初次外出的平均年齡為26.7歲。從事現職的平均時間為2.7年,從事現職累計不滿1年的占22.7%,1-2年的占43.1%,3-5年的占20.9%,5年以上的占13.3%。從不同年齡組來看,16-20歲年齡組中從事現職5年以上的占1.3%,21-30歲的占7.6%,31-40歲的占22.3%,41-50歲的占24.5%,50歲以上的占21.9%,說明隨著年齡的增長,就業的穩定性也提高。從從事的工作種類看,企業管理人員、個體經營人員、專業技術人員現職累計時間在5年以上的比重要明顯高于服務業人員和生產、運輸設備操作人員。

        五、農民工收入情況

        (一)農民工收入增長較快,東部地區和中、西部地區農民工收入差距縮小

        全國 東部地區

        36.0 44.8 17.7 13.4 6.6 5.5 10.1 8.7 5.3 4.5 12.2 12.3

        單位:%

        中部地區 西部地區

        23.0 15.4 24.7 27.4 8.1 9.3 13.1 12.5 5.9 7.3 11.4 12.2

        2011年,外出農民工月均收入2049元,比上年增加359元,增長21.2%。分地區看,在東部地區務工的農民工月均收入2053元,比上年增加357元,增長21.0%;在中部地區務工的農民工月均收入2006元,比上年增加374元,增長22.9%;在西部地區務工的農民工月均收入1990元,比上年增加347元,增長21.1%。近兩年外出農民工的收入增速加快,中、西部地區的增幅高于東部地區,東部和中、西部地區的收入差距縮小。

        (二)本地農民工與外出農民工之間、受雇人員和自營人員之間的收入差異明顯

        在外出農民工中,受雇人員月均收入2015元,比上年增加360元,增長21.8%;自營人員月均收入2684元,比上年增加458元,增長20.6%,受雇人員比自營人員收入低669元。對比本地務工與外出務工的收入情況,在本地受雇的農民工月均收入比外出受雇的低261元。調查數據顯示,外出農民工收入高于本地農民工的收入,自營人員的收入高于受雇人員的收入。

        (三)在大中城市務工的農民工收入水平相對較高

        從外出農民工的從業地點看,在直轄市務工的農民工月均收入2302元,在省會城市務工的農民工月均收入2041元,在地級市、縣級市和建制鎮務工的農民工月均收入分別為2011元、1982元和1961元。從不同地區務工收入的增幅來看,在直轄市務工的收入增幅要快于平均水平。

        (四)不同行業收入水平差別較大,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建筑業和制造業收入增幅高于平均水平

        從外出農民工從事的主要行業看,收入水平較高的是交通運輸倉儲郵政業和建筑業的農民工,月均收入分別為2485元和2382元;收入較低的分別是住宿餐飲業、服務業和制造業的農民工,月均收入分別為1807元、1826元和1920元。從收入增幅看,增幅高于各行業平均水平的是交通運輸倉儲郵政業、建筑業和制造業,住宿餐飲業、服務業和批發零售業收入增幅低于平均水平。

        六、外出農民工居住情況

        (一)外出農民工以雇主或單位提供住宿為主

        以受雇形式從業的農民工,由雇主或單位提供宿舍的占32.4%,在工地或工棚居住的占10.2%,在生產經營場所居住的占5.9%,與他人合租住房的占19.3%,獨立租賃住房的占14.3%,有13.2%的外出農民工在鄉鎮以外從業但每天回家居住,僅有0.7%的外出農民工在務工地自購房。分地區看,在東部地區務工的農民工居住條件要好于中西部地區,在工地、工棚及生產經營場所居住的比例要明顯低于中西部地區。從近幾年農民工居住情況的變化看,在單位宿舍和生產經營場所居住的比例呈下降趨勢,而與他人合租住房、鄉外從業回家居住的比例呈上升態勢。

        表7:2011年外出農民工在不同地區務工的住宿情況

        單位宿舍 工地工棚

        生產經營場所 與他人合租住房 獨立租賃住房 務工地自購房

        全國 東部地區 中部地區

        32.4 35.2 28.9 10.2 7.4 15.6 5.9 5.2 7.3 19.3 20.9 14.5 14.3 14.2 12.4 0.7 0.6 0.8

        單位:%

        西部地區

        24.0 16.8 7.5 16.8 16.3 1.0 鄉外從業回家居住 其他

        13.2 4.0 13.2 3.3 15.2 5.3 11.5 6.1

        (二)四成外出農民工的雇主或單位不提供住宿也沒有住房補貼

        從外出受雇農民工的居住負擔看,49.9%的農民工由雇主或單位提供免費住宿;8.8%的農民工雇主或單位不提供住宿,但有住房補貼;41.3%的農民工雇主或單位不提供住宿也沒有住房補貼。雇主或單位不提供住宿的農民工每人月均居住支出335元,占其月均收入的16.0%。

        七、外出農民工權益保障情況

        (一)拖欠工資狀況繼續改善

        外出受雇農民工,被雇主或單位拖欠工資的占0.8%,比上年下降了0.6個百分點。被拖欠工資的外出農民工主要還是集中在建筑業和制造業,建筑業農民工被拖欠工資的占1.9%。從近幾年調查數據看,被雇主或單位拖欠工資的農民工比例逐年下降,2008年-2011年分別為4.1%、1.8%、1.4%和0.8%,解決和遏制農民工工資拖欠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明顯成效。

        (二)外出農民工勞動時間偏長的情況有所改善

        2011年外出農民工平均在外從業時間是9.8個月,平均每個月工作25.4天,每天工作8.8小時。每周工作超過5天的占83.5%,每天工作超過8小時的占42.4%,32.2%的農民工每天工作10小時以上,與上年相比,盡管外出農民工勞動時間偏長的情況略有改善,但是每周工作時間超過勞動法規定的44小時的農民工仍高達84.5%。

        全年外出從業時間(月)平均每月工作時間(天)平均每天工作時間(小時)

        每周工作時間超過5天比重(%)

        表8:外出農民工勞動時間

        2011年

        9.8 25.4 8.8 83.5

        2010年

        9.8 26.2 9.0 86.4 每天工作時間超過8小時的比重(%)每周工作時間超過44小時的比重(%)

        42.4 84.5 49.3 90.7

        (三)農民工簽訂勞動合同的比例略有提高,仍有一半以上農民工沒有簽訂勞動合同

        外出受雇農民工與雇主或單位簽訂勞動合同的占43.8%,比上年提高1.8個百分點。分行業看,從事建筑業的農民工沒有簽訂勞動合同的比例最高,占73.6%,從事制造業的占49.6%,從事服務業的占61.4%,從事住宿餐飲業和批發零售業的分別占64.6%和60.9%??傮w看,外出農民工與雇主或單位簽訂勞動合同的比例與上年相比略有提高,但是建筑業農民工沒有簽訂勞動合同的比例仍居高不下。

        (四)外出農民工參加社會保險的水平有所提高,但總體仍然較低,中西部地區農民工參保比例明顯低于東部地區

        雇主或單位為農民工繳納養老保險、工傷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和生育保險的比例分別為13.9%、23.6%、16.7%、8%和5.6%,除工傷保險比上年略減外,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和生育保險的比例分別比上年提高4.4、2.4、3.1和2.7個百分點。從輸入地看,不同地區的農民工社會保障狀況差異仍較大,中西部地區的農民工參保比例比較接近,落后于在東部地區務工的農民工,2011年東部地區各項保險參保率進展明顯,與中西部地區差距擴大。東部地區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和生育保險的比例分別比上年提高5.5、3.2、3.8和3.2個百分點。

        (五)不同行業外出農民工的社會保障水平差異較大,建筑業、住宿餐飲業農民工的社會保障狀況仍需重點關注

        從主要行業看,制造業、批發零售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的參保情況相對較好,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批發零售業、服務業參保率進展明顯。需重點關注的仍是建筑行業、住宿餐飲業的農民工,雇主或單位為其繳納各項保險的比例顯著低于其他行業。

        表9:2011年不同行業外出農民工參加社會保障的比例 行業

        制造業 建筑業 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 批發和零售業 住宿和餐飲業

        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

        附注:

        養老 保險

        14.1 4.3 24.4 15.1 7.3 12.4

        工傷 保險

        28.0 14.1 32.6 17.7 11.8 16.4

        醫療 失業 保險 保險

        17.8 7.5 6.4 2.2 27.7 15.1 16.3 9.6 9.0 3.8 13.7 6.4

        單位:%

        生育 保險

        4.8 1.6 10.4 7.7 2.5 4.5

        1.指標解釋

        外出農民工:指調查年度內,在本鄉鎮地域以外從業6個月及以上的農村勞動力。

        本地農民工:指調查年度內,在本鄉鎮內從事非農活動(包括本地非農務工和非農自營活動)6個月及以上的農村勞動力。

        舉家外出:指農村勞動力及家人離開其原居住地,到所在鄉鎮區域以外的地區居住。

        2.調查范圍

        全國31個?。ㄗ灾螀^、直轄市)、899個調查縣、7500多個村和近20萬名農村勞動力。

        3.調查方式

        農民工監測調查按季進行抽樣調查。

        4.東、中、西部地區劃分

        東部地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遼寧、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海南11個?。ㄊ校?;中部地區包括山西、吉林、黑龍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8個??;西部地區包括內蒙古、廣西、重慶、四川、貴州、云南、西藏、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12個?。ㄊ?、自治區)。農民工的就業地區分布,除東部、中部和西部地區外,另有0.3%的外出農民工在港澳臺地區及國外從業。

        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篇三

        為全面、及時、準確地反映農民工數量、流向、結構、就業、收支、居住、社會保障等情況,國家統計局于2008年底建立了農民工統計監測調查制度。據對全國31個?。▍^、市)6.8萬個農村住戶和7100多個行政村的農民工監測調查結果推算,2009年度全國農民工總量①為22978萬人,其中外出農民工14533萬人,與上年相比,農民工總量增加436萬人,增長1.9%。調查還表明,2009年末農村外出務工勞動力14889萬人,由于季節因素,比第三季度末減少309萬人,但仍比第一季度末增加170萬人。本文將重點報告農民工年度情況,詳細結果如下:

        一、農民工總體規模

        (一)外出農民工增加,本地農民工減少

        據調查結果推算,2009年全國外出農民工總量14533萬人,比上年增加492萬人,增長3.5%。在外出農民工中,住戶中外出農民工11567萬人,比上年增加385萬人,增長3.4%;舉家外出農民工2966萬人,增加107萬人,增長3.7%。在本鄉鎮以內從業6個月以上的本地農民工8445萬人,減少56萬,下降0.7%。

        表1:農民工數量

        單位:萬人、%

        2009年

        2008年

        增減

        增長

        農民工總量

        22978

        542436

        1.9

        1.外出農民工

        1453

        31404

        1492

        3.5

        (1)住戶中外出農民工

        11567

        11182

        385

        3.4

        (2)舉家外出農民工

        2966

        2859

        3.7

        2.本地農民工

        8445

        8501

        -56

        -0.7

        (二)東部地區②農民工數量及增幅高于中西部地區

        從輸出地看,2009年東部地區農民工10017萬人,同比增長3.1%,東部地區農民工占全國農民工總量的比重為43.6%;中部地區農民工7146萬人,同比增長0.9%,中部地區農民工占全國農民工總量的31.1%;西部地區農民工5815萬人,同比增長1.2%,西部地區農民工占全國農民工總量的25.3%。

        表2:2009年各地區農民工占全國比重及增幅

        單位:%

        東部

        中部

        西部

        各地區農民工所占比重

        農民工

        43.6

        31.1

        25.3

        1.外出農民工

        31.9

        36.5

        31.6

        2.本地農民工

        63.7

        21.9

        14.4

        2009年比2008年農民工增幅

        農民工

        3.1

        0.9

        1.2

        1.外出農民工

        7.1

        2.0

        1.2

        2.本地農民工

        -0.5

        -2.3

        1.2

        二、外出農民工流向及就業地域分布③

        (一)外出務工仍以東部地區為主,但在中西部地區務工的比重提高

        從輸入地④看,2009年在東部地區務工的外出農民工為9076萬人,比上年減少888萬人,下降8.9%,占全國外出農民工人數的62.5%,比上年降低8.5個百分點;在中部地區務工的外出農民工為2477萬人,比上年增加618萬人,增長33.2%,占全國外出農民工人數的17%,比上年提高3.8個百分點;在西部地區務工的外出農民工為2940萬人,比上年增加775萬人,增長35.8%,占全國外出農民工人數的20.2%,比上年提高4.8個百分點。調查表明,在東部地區務工的農民工減少,外出農民工向中西部地區轉移。

        圖1:外出農民工就業地域分布比例(單位:%)

        (二)在長三角地區和珠三角地區務工農民工減少

        2009年在長三角地區務工的農民工為2816萬人,比上年減少238萬人,減少7.8%,在珠三角地區務工的農民工為3282萬人,比上年減少954萬人,減少22.5%。在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務工的外出農民工分別占全國外出農民工的19.4%和22.6%,分別比上年下降2.4和7.6個百分點。在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務工的農民工減少,特別是在珠三角地區務工的農民工大幅減少,是2009年下半年東部沿海地區出現“用工荒”的一個重要原因。

        (三)在省內務工的外出農民工數量增加較多,跨省外出的農民工比重下降

        在外出農民工中,在省外務工的農民工為7441萬人,比上年減少43萬人,減少0.6%,占全國的51.2%;在省內務工的農民工為7092萬人,比上年增加535萬人,增長8.2%,占全國的48.8%。在省內務工的比重比2008年上升2.1個百分點。調查結果顯示,2009年外出農民工增加,主要是在省內就近轉移的農民工數量大幅增加。分地區看,東部地區農民工仍以在省內務工為主,中、西部地區農民工大多數在省外務工,但中西部地區農民工在省內就近務工的比例明顯增加。

        表3:不同地區外出農民工在省內、省外務工的分布

        單位:%

        地區

        2009年

        2008年

        省內

        省外

        省內

        省外

        東部地區

        79.6

        20.

        479.7

        20.

        3中部地區

        30.6

        69.4

        29.0

        71.0

        西部地區

        40.9

        59.

        137.0

        63.0

        (四)外出農民工主要流向地級以上大中城市

        從外出農民工就業的地點看,在直轄市務工的農民工占9.1%,在省會城市務工的農民工占19.8%,在地級市務工的農民工占34.4%,在縣級市務工的農民工占18.5%,在建制鎮務工的農民工占13.8%,在其他地區務工的占4.4%。在地級以上大中城市務工的農民工占63.3%,比上年略降0.3個百分點。

        三、外出農民工基本特征

        (一)外出農民工以青年男性為主,已婚者占多數

        分性別看,男性外出農民工占65.1%,女性占34.9%。從年齡看,外出農民工以青壯年為主。其中,16-25歲占41.6%,26-30歲占20%,31-40歲占22.3%,40-50歲占11.9%,50歲以上的農民工占4.2%。從婚姻狀況看,已婚的外出農民工占56%,未婚的占41.5%,其他占2.5%。

        (二)外出農民工中初中文化程度的占多數,但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提高

        在外出農民工中,文盲占1.1%,小學文化程度占10.6%,初中文化程度占64.8%,高中文化程度占13.1%,中專及以上文化程度占10.4%。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比重比上年提高1.7個百分點,占23.5%。分年齡組看,低年齡組中高學歷比例要明顯高于高年齡組,30歲以下各年齡組中,接受過高中及以上教育的比例均在26%以上,其中,21-25歲年齡組中接受過高中及以上教育的比例達到31.1%。

        圖2:不同年齡組受教育情況(單位:%)

        (三)外出農民工多數沒有參加過任何技能培訓,低教育程度的農民工接受培訓的比例也較低

        從外出農民工接受技能培訓的情況看,51.1%的外出農民工沒有接受過任何形式的技能培訓。文化程度越低接受過技能培訓的比例也越低,在文盲半文盲農民工中接受過技能培訓的占26.3%,小學文化程度的農民工接受過技能培訓的占35.5%,初中文化程度的農民工接受過培訓的占48%,高中和中專以上文化程度的農民工接受過技能培訓的比例分別為54.8%和62.5%。

        (四)外出農民工仍以從事制造業、建筑業和服務業為主,但從事制造業的比重下降

        在外出農民工中,從事制造業的農民工所占比重最大,占39.1%,其次是建筑業占17.3%,服務業占11.8%,住宿餐飲業和批發零售業各占7.8%,交通運輸倉儲郵政業占5.9%。從事制造業的農民工比上年下降2.6個百分點,建筑業、批零業、服務業、住宿餐飲業等均有所增長。

        (五)外出農民工絕大多數以受雇形式從業

        在外出農民工中,以受雇形式從業的農民工占93.6%,自營者占6.4%,自營者比例比上年下降0.5個百分點。從務工地點看,在東部、中部和西部地區務工的外出農民工自營比例分別為5.6%、7.9%和8.6%。

        四、農民工外出務工收入及居住情況

        (一)外出農民工收入增加,受雇者的收入和自營者的收入差異明顯

        2009年,外出農民工月平均收入為1417元,比上年增加77元,增長5.7%。外出農民工月均收入在600元以下的占2.1%;600-800元的占5.2%;800-1200元的占31.5%;1200-1600元的占33.9%;1600-2400元的占19.7%,2400元以上的農民工占7.6%。受雇人員的收入和自營人員的收入差異明顯,受雇人員月均收入1389元,自營人員的月均收入為1837元。

        (二)在大中城市務工的農民工收入水平相對較高,西部地區收入增長較快

        分地區看,在東部地區務工的農民工月均收入1422元,在中部地區務工的農民工月均收入1350元,在西部地區務工的農民工月均收入1378元。從務工地點看,在直轄市務工的農民工平均月收入為1569元,在省會城市務工的農民工平均月收入1425元,在地級市、縣級市和建制鎮務工的農民工平均月收入分別為1402元、1359元和1348元。從不同地區務工收入的增幅來看,西部地區的增長要快于東部和中部地區。

        表4:農民工在不同地區的月均收入水平及增幅

        單位:元、%

        2009年

        2008年

        增減

        增幅

        全國

        1417

        1340

        5.7

        東部地區

        142

        21352

        5.2

        中部地區

        1350

        127

        575

        5.9

        西部地區

        1378

        127

        3105

        8.3

        (三)不同行業收入水平差別較大,制造業、服務業和住宿餐飲業收入水平偏低,批發零售業和采礦業收入增長相對較慢

        從農民工從事的幾個主要行業看,收入水平較高的是交通運輸業、采礦業和建筑業的農民工,月均收入分別為1671元、1640元和1625元;收入較低的分別是住宿餐飲業、服務業和制造業的農民工,月均收入分別為1264元、1276元和1331元。從收入增幅看,增幅高于各行業平均水平的是住宿餐飲業和建筑業,增幅分別為8.1%和5.9%;收入增幅較低的是批發零售業和采礦業,分別增長3.3%和4.5%。

        圖3:不同行業月均收入水平及增幅(單位:元、%)

        (四)外出農民工的住宿是以雇主或單位提供住房為主,四成外出農民工的雇主或單位不提供住宿也沒有住房補貼

        從外出農民工住所類型看,由雇主或單位提供宿舍的占33.9%,在工地或工棚居住的占10.3%,在生產經營場所居住的占7.6%,與人合租住房的占17.5%,獨立租賃住房的占17.1%,有9.3%的外出農民工在鄉鎮以外從業但每天回家居住,僅有0.8%的外出農民工在務工地自購房。

        從外出農民工的居住成本看,50.5%的農民工由雇主或單位提供免費住宿;7.4%的農民工雇主或單位不提供住宿,但有住房補貼;42.1%的農民工雇主或單位不提供住宿也沒有住房補貼。雇主或單位不提供免費住宿的農民工每人月均居住支出245元。

        五、外出農民工權益保障情況

        (一)拖欠工資狀況有所改善,拖欠工資情況仍主要集中在建筑業和制造業

        近幾年來,各級政府高度重視農民工工資拖欠問題,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已取得明顯成效。調查結果顯示,2009年以受雇形式從業的外出農民工中,被雇主或單位拖欠工資的僅占1.8%,比2008年的4.1%下降了2.3個百分點。被拖欠工資的外出農民工主要還是集中在建筑業和制造業。

        (二)外出農民工勞動時間偏長,行業差異明顯

        調查結果顯示,以受雇形式從業的外出農民工平均每個月工作26天,每周工作58.4小時。其中,每周工作時間多于《勞動法》規定的44小時的占89.8%。從農民工集中的幾個主要行業看,制造業農民工平均每周工作時間58.2小時,建筑業59.4小時,服務業58.5小時,住宿餐飲業61.3小時,批發零售業59.6小時。平均勞動時間最長的是住宿餐飲業的農民工,他們每周的工作時間超過60小時。

        (三)農民工簽訂勞動合同的比例較低,近六成農民工沒有簽訂勞動合同

        2009年以受雇形式從業的外出農民工中,與雇主或單位簽訂勞動合同的占42.8%。從農民工從事的幾個主要行業看,從事建筑業的農民工沒有簽訂勞動合同的比例最高,占74%,制造業沒有簽訂勞動合同的比例為49.3%,服務業沒有簽訂勞動合同的比例為63.9%,住宿餐飲業和批發零售業沒有簽訂勞動合同的比例分別為65.2%和66%。

        (四)外出農民工參加社會保險的水平總體較低,中西部地區農民工參保比例明顯低于東部地區

        雇主或單位為農民工繳納養老保險、工傷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和生育保險的比例分別為7.6%、21.8%、12.2%、3.9%和2.3%。從輸入地看,不同地區的農民工社會保障狀況差異較大。中西部地區的農民工參保比例比較接近,但明顯落后于在東部地區務工的農民工。

        圖4:農民工在不同地區參加社會保障的比例(單位:%)

        (五)不同行業農民工的社會保障水平差異較大,建筑業農民工的社會保障狀況需要重點關注

        從農民工從事的幾個主要行業看,不同行業農民工的社會保障水平差異較大,其中制造業的情況相對較好。值得關注的是工傷風險較高的建筑行業農民工,雇主或單位為其繳納工傷保險的比例僅為15.6%,離《工傷保險條例》要求相差甚遠,同時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和失業保險的比例也顯著低于其他行業,參保比例分別為1.8%、4.4%和1%。

        表5:不同行業農民工參加社會保障的比例

        單位:%

        行業

        養老

        保險

        工傷

        保險

        醫療

        保險

        失業

        保險

        生育

        保險

        制造業

        8.8

        27.

        514.7

        4.

        22.

        4建筑業

        1.8

        15.6

        4.4

        1.0

        0.6

        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

        10.7

        27.2

        15.4

        6.

        13.5

        批發和零售業

        6.1

        11.6

        8.

        33.1

        1.8

        住宿和餐飲業

        3.6

        11.7

        7.1

        1.7

        0.8

        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

        4.8

        14.2

        9.4

        2.7

        1.6

        六、小結

        綜上所述,對2009年農民工總體規模、基本特征、流向分布、就業情況、外出收入和居住情況、權益及社會保障等方面的調查分析結果小結如下:

        (一)隨著國家一系列擴大內需政策措施及針對農民工的各種增加就業措施的實施,農民工就業機會增加,就業形勢好轉,農民工數量進一步增加,農民工總量達22978萬人。其中,外出農民工比上年增加492萬人,增長3.5%。

        (二)農民工的外出流動格局發生了變化,一是中西部地區受基礎設施建設等投資拉動政策措施的影響,對農民工就業的吸納能力增強,在中西部地區務工的農民工增加,而在長三角和珠三角等東部沿海地區務工的農民工減少,農民工開始從東部地區向中西部地區轉移。二是跨省外出的農民工比重下降,而在省內務工的外出農民工數量增加較多,中西部地區農民工就近轉移加快。

        (三)外出農民工的文化程度不斷提高,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比重增加,低年齡組高學歷比例要明顯高于高年齡組。但是沒有參加過任何技能培訓的農民工仍然占多數,低教育程度的農民工接受培訓的機會也較少。

        (四)外出農民工收入水平提高,西部地區收入增速快于東部和中部地區。在大中城市務工的農民工收入水平相對較高,不同行業收入水平差別較大,制造業、服務業、住宿餐飲業收入水平相對偏低。受雇人員的收入和自營人員的收入差異明顯。

        (五)拖欠工資狀況有所改善,但農民工勞動時間偏長,每周工作時間超過勞動法規定的44小時的外出農民工占89.8%。簽訂勞動合同的比例仍然較低,近六成農民工沒有簽訂勞動合同。

        (六)外出農民工參加社會保險的水平總體較低,中西部地區農民工參保比例明顯低于東部地區,不同行業農民工的社會保障水平差異較大,建筑業農民工的社會保障狀況需要重點關注。

        注:

        ①、年度農民工數量包括年內外出從業6個月以上的外出農民工和本地非農從業6個月以上的本地農民工兩部分。年度農民工與年末(季末)外出務工勞動力口徑不同,年末(季末)數據是指調查時點在外從業的農村勞動力人數,包括了外出不滿6個月的人。

        ②、東部地區:北京、天津、河北、遼寧、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海南

        中部地區:山西、吉林、黑龍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

        西部地區:內蒙古、廣西、重慶、四川、貴州、云南、西藏、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

        ③、本報告第二至第五部分中有關外出農民工的詳細的分類數據是根據對住戶中外出農民工的調查結果推算。

        ④、外出農民工的輸入地分布,除東部、中部和西部地區外,另有0.3%的外出農民工在港澳臺地區及國外從業。

        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篇四

        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_調查報告

        調查報告是對某一情況、某一事件“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揭示出本質,尋找出規律,總結出經驗,最后以書面形式陳述出來。下面是收集的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歡迎閱讀參考!

        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一)

        一、農民工規模、分布及流向

        (一)農民工總量繼續增加,增量主要來自本地農民工

        20**年農民工總量達到28171萬人,比上年增加424萬人,增長1.5%,增速比上年加快0.2個百分點。其中,本地農民工11237萬人,比上年增加374萬人,增長3.4%,增速比上年加快0.7個百分點;外出農民工16934萬人,比上年增加50萬人,增長0.3%,增速較上年回落0.1個百分點。本地農民工增量占新增農民工的88.2%。在外出農民工中,進城農民工13585萬人,比上年減少157萬人,下降1.1%。

        (二)西部地區農民工人數增長最快,吸納能力逐步增強

        從輸出地看,東部地區農民工10400萬人,比上年增加100萬人,增長1%,占農民工總量的36.9%;中部地區農民工9279萬人,比上年增加105萬人,增長1.1%,占農民工總量的32.9%;西部地區農民工7563萬人,比上年增加185萬人,增長2.5%,占農民工總量的26.9%;東北地區農民工929萬人,比上年增加34萬人,增長3.8%,占農民工總量的3.3%。西部地區農

        民工人數增長快于其他地區,西部地區農民工增量占新增農民工的43.6%。

        從輸入地看,在東部地區務工農民工15960萬人,比上年減少48萬人,下降0.3%,占農民工總量的56.7%;在中部地區務工農民工5746萬人,比上年增加147萬人,增長2.6%,占農民工總量的20.4%;在西部地區務工農民工5484萬人,比上年增加275萬人,增長5.3%,占農民工總量的19.5%;在東北地區務工農民工904萬人,比上年增加45萬人,增長5.2%,占農民工總量的3.2%。

        (三)外出農民工增速繼續回落,跨省流動農民工繼續減少

        20**-20**年,外出農民工增速呈逐年回落趨勢,增速分別為3.4%、3%、1.7%、1.3%、0.4%和0.3%。外出農民工占農民工總量的比重也由20**年的62.8%逐漸下降到20**年的60.1%。

        外出農民工中,跨省流動農民工7666萬人,比上年減少79萬人,下降1%,占外出農民工的45.3%,比上年下降0.6個百分點。分區域看,東部地區跨省流動的農民工占17.8%,比上年提高0.4個百分點;中部地區跨省流動的農民工占62%,比上年下降0.5個百分點;西部地區跨省流動的農民工占52.2%,比上年下降1.3個百分點;東北地區跨省流動的農民工占22.9%,比上年下降2.3個百分點。

        二、農民工基本特征

        (一)女性農民工占比繼續提高,有配偶的占比提高

        在全部農民工中,男性占65.5%,女性占34.5%。其中,外出農民工中男性占68.3%,女性占31.7%;本地農民工中男性占62.8%,女性占37.2%。農民工中女性占比比上年提高0.9個百分點,主要是由于本地農民工在農民工總量中占比繼續提高,而本地女性農民工占比較高所致。

        全部農民工中,未婚的占19.8%,比上年下降1.4個百分點;有配偶的占77.9%,比上年提高1.5個百分點。外出農民工有配偶的占64.8%,比本地農民工低25.4個百分點,但占比提高較快。

        (二)農民工年齡不斷提高,新生代農民工占比近五成農民工仍以青壯年為主,但所占比重繼續下降,農民工平均年齡不斷提高。從平均年齡看,20**年農民工平均年齡為39歲,比上年提高0.4歲。從年齡結構看,40歲以下農民工所占比重為53.9%,比上年下降1.3個百分點;50歲以上農民工所占比重為19.2%,比上年提高1.3個百分點。

        1980年及以后出生的新生代農民工已逐漸成為農民工的主體,占全國農民工總量的49.7%,比上年提高1.2個百分點;老一代農民工占全國農民工總量的50.3%。

        (三)農民工受教育水平不斷提高

        農民工中,未上過學的占1%,小學文化程度占13.2%,初中文化程度占59.4%,高中文化程度占17%,大專及以上占9.4%。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農民工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1.2個百

        分點。其中,外出農民工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29.1%,比上年提高1.2個百分點;本地農民工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23.9%,比上年提高1.3個百分點。

        (四)接受過技能培訓的農民工比重小幅下降

        接受過農業和非農職業技能培訓的農民工占32.9%,比上年下降0.2個百分點。其中,接受非農職業技能培訓的占30.7%,接受過農業技能培訓的占8.7%,均與上年持平;農業和非農職業技能培訓都參加過的占6.5%,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其中,本地農民工接受過農業和非農職業技能培訓的占30.4%,比上年下降0.4個百分點;外出農民工接受過農業和非農職業技能培訓的占35.6%,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

        三、農民工就業

        (一)從事制造業和建筑業的農民工比重下降明顯

        從事第二產業的農民工比重為52.9%,比上年下降2.2個百分點。其中,從事制造業的農民工比重為30.5%,比上年下降0.6個百分點;從事建筑業的農民工比重為19.7%,比上年下降1.4個百分點。從事第三產業的農民工比重為46.7%,比上年提高2.2個百分點。其中,從事批發和零售業的農民工比重為12.3%,比上年提高0.4個百分點;從事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的農民工比重為11.1%,比上年提高0.5個百分點。

        (二)農民工月均收入增速有所回落

        農民工月均收入3275元,比上年增加203元,增長6.6%,增速比上年回落0.6個百分點。分行業看,除制造業收入

        增速較上年提高,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增速與上年持平以外,建筑業、批發和零售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住宿和餐飲業農民工月均收入增速分別比上年回落1.5、1.9、1.5和0.7個百分點。

        (三)本地和在中部地區務工的農民工月均收入增長較快

        外出務工農民工月均收入3572元,比上年增加213元,增長6.3%;本地務工農民工月均收入2985元,比上年增加204元,增長7.3%。本地務工農民工月均收入比外出務工農民工低587元,但增速比外出務工農民工高1個百分點。

        分地區看,在東部地區務工的農民工月均收入3454元,比上年增加238元,增長7.4%;在中部地區務工的農民工月均收入3132元,比上年增加224元,增長7.7%;在西部地區務工的農民工月均收入3117元,比上年增加153元,增長5.2%;在東北地區務工的農民工月均收入3063元,比上年減少42元,下降1.4%。在中部地區務工的農民工月均收入增速分別比在東部、西部和東北地區務工的農民工高0.3、2.5和9.1個百分點。

        四、農民工權益保障

        (一)超時勞動情況有所改善

        農民工年從業時間平均為10個月,月從業時間平均為24.9天,日從業時間平均為8.5個小時,均與上年持平。日從業時間超過8小時的農民工占64.4%,周從業時間超過44小時的農民工占78.4%,分別比上年下降0.4 和1個百分點。其中,外

        出農民工日工作超過8小時和周工作超過44小時的比重比上年分別下降1.8和0.6個百分點,超時勞動情況改善比較明顯。

        (二)簽訂勞動合同的農民工比重下降

        20**年與雇主或單位簽訂了勞動合同的農民工比重為35.1%,比上年下降1.1個百分點。其中,外出農民工與雇主或單位簽訂勞動合同的比重為38.2%,比上年下降1.5個百分點;本地農民工與雇主或單位簽訂勞動合同的比重為31.4%,比上年下降0.3個百分點。

        (三)被拖欠工資的農民工比重下降

        20**年被拖欠工資的農民工人數為236.9萬人,比上年減少38.9萬人,下降14.1%。被拖欠工資的農民工比重為0.84%,比上年下降0.15個百分點。2013年以來,被拖欠工資的農民工比重均在1%以下,但是年度之間有波動。2013-2015年被拖欠工資的農民工比重分別為1%、0.76%和0.99%。其中,2015年農民工工資拖欠的情況反彈,被拖欠工資的農民工比重比2014年提高0.23個百分點。

        20**年,被拖欠工資的農民工人均拖欠11433元,比上年增加1645元,增長16.8%。其中,被拖欠工資的外出農民工人均拖欠11941元,比上年增加1249元,增長11.7%;被拖欠工資的本地農民工人均拖欠10518元,比上年增加1851元,增長21.4%。20**年被拖欠的工資總額為270.9億元,比上年增加0.9億元,增長0.3%;與2015年被拖欠的工資總額增長35.8%相比,拖欠情況出現好轉。

        從農民工比較集中的幾個行業看,20**年制造業、建筑業、批發和零售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被拖欠工資的農民工比重分別為0.6%、1.8%、0.2%和0.4%,分別比上年下降0.2、0.2、0.1和0.3個百分點。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被拖欠工資的農民工比重有所上升,20**年為0.6%,較上年上升0.3個百分點。

        五、進城農民工居住狀況

        (一)進城農民工的購房比例提高

        在進城農民工中,租房居住的農民工占62.4%,比上年下降2.4個百分點,其中租賃私房的農民工占61%,比上年下降1.9個百分點。購房的農民工占17.8%,比上年提高0.5個百分點,其中購買商品房的農民工占16.5%,比上年提高0.8個百分點。單位或雇主提供住房的農民工占13.4%,比上年下降0.7個百分點。以其他方式解決居住問題的農民工占6.4%,比上年提高2.6個百分點。購買保障性住房和租賃公租房的農民工不足3%。

        (二)居住困難的進城農民工占比下降

        進城農民工人均住房面積為19.4平方米,與上年基本保持一致。其中,人均住房面積在5平方米及以下居住困難的農民工戶占6%,比上年下降2.3個百分點;在6-15平方米的農民工戶占37.4%,在16-25平方米的農民工戶占25.5%,均比上年提高2.1個百分點;在26-35平方米的農民工戶占12.6%,在36平方米以上的農民工戶占18.5%,分別比上年下降1.1和0.9個百分點。

        (三)進城農民工居住條件總體有所改善

        農民工戶住房配備電冰箱和洗衣機的比重分別為57.2%和55.4%,分別比上年提高2.9和3.8個百分點;86.5%的農民工戶住房有自來水,比上年提高0.3個百分點;77.9%的農民工戶住房有洗澡設施,比上年提高2.8個百分點;69.6%的農民工戶住房有獨用廁所,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85.5%的農民工戶能上網(計算機或手機),比上年提高7.1個百分點;18.6%的農民工戶擁有汽車(生活和經營用車),比上年提高2.7個百分點。

        六、進城農民工社會融合情況

        (一)進城農民工的社會交往有待豐富

        在城市生活中,除家人外,進城農民工業余時間人際交往時,老鄉占35.2%,比上年提高1.6個百分點;當地朋友占24.3%,比上年提高0.8個百分點;同事占22.2%,比上年提高0.7個百分點;其他外來務工人員占3.1%,比上年下降1.1個百分點;基本不和他人來往占12.7%,比上年下降1.6個百分點。

        進城農民工業余時間主要是看電視、上網和休息,分別占45.8%、33.7%和29.1%。其中,選擇上網和休息的比重分別比上年提高了2.7和0.9個百分點。選擇參加文娛體育活動、讀書看報的比重分別為6.3%和3.7%,分別比上年下降0.8和0.9個百分點;選擇參加學習培訓的比重僅為1.3%,與上年持平。

        (二)權益受損選擇法律途徑解決的進城農民工占比顯著提高

        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困難時,62.4%的進城農民工想到的是找家人、親戚幫忙,找老鄉的占28.9%,找本地朋友的占24.7%,找單位領導或同事的占11.7%,找工會、婦聯和政府部門的占6.8%,找社區的占2.3%。找家人、親戚幫忙,找老鄉和找本地朋友幫忙的農民工比重分別比上年提高0.7、1.1和1.4個百分點。當權益受損時,進城農民工選擇解決途徑依次是:36.8%與對方協商解決,比上年提高0.9個百分點;30.1%向政府相關部門反映,比上年下降4.5個百分點;27.2%通過法律途徑解決,比上年提高5.1個百分點。

        (三)已就業進城農民工加入工會組織的占比提高

        從對工會組織的知曉情況看,已就業進城農民工中20.8%知道所在企業或單位有工會組織,比上年提高1.3個百分點;59.6%知道所在單位和企業沒有工會組織,19.6%不知道自己所在企業或單位是否有工會組織。在知道自己所在企業或單位有工會組織的農民工中,53.8%的農民工加入了工會,比上年提高2.9個百分點;加入工會的進城農民工占已就業的進城農民工的比重為11.2%,比上年提高1.3個百分點。在加入工會的農民工中,經常參加工會活動的占21.3%,比上年下降1個百分點;偶爾參加的占62.1%,比上年提高0.4個百分點;沒參加過的占16.6%,比上年提高0.6個百分點。

        附注

        1.調查簡介

        農民工監測調查:為準確反映全國農民工規模、流向、分布等情況,國家統計局2008年建立農民工監測調查制度,在農民工輸出地開展監測調查。調查范圍是全國31個?。ㄗ灾螀^、直轄市)的農村地域,在1527個調查縣(區)抽選了8906個村和23.7萬名農村勞動力作為調查樣本。采用入戶訪問調查的形式,按季度進行調查。

        農民工市民化調查:為準確反映在新型城鎮化建設中農民工在城鎮就業生活、居住狀況和社會融合等基本情況,國家統計局2015年建立農民工市民化監測調查制度。調查范圍是全國31個?。ㄗ灾螀^、直轄市)的城鎮地域,隨機抽取了4.08萬戶進城農民工樣本,由調查員使用手持電子采集終端(pda),直接入戶面訪的形式,每年10月開展年度調查。

        2.主要指標解釋

        農民工:指戶籍仍在農村,在本地從事非農產業或外出從業6個月及以上的勞動者。

        本地農民工:指在戶籍所在鄉鎮地域以內從業的農民工。

        外出農民工:指在戶籍所在鄉鎮地域外從業的農民工。

        進城農民工:指居住在城鎮地域內的農民工。城鎮地域為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上劃分城鄉的規定》劃分的區域,與計算人口城鎮化率的地域范圍相一致。

        東部地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海南10個?。ㄊ校?。

        中部地區: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

        6省。

        西部地區:包括內蒙古、廣西、重慶、四川、貴州、云南、西藏、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12個?。ㄗ灾螀^)。

        東北地區:遼寧、吉林、黑龍江3個省。

        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二)

        農民工越來越“戀家”

        外出農民工出現回流趨勢

        農民工是指戶籍仍在農村,在本地從事非農產業或外出從業6個月及以上的勞動者。本地農民工,是指在戶籍所在鄉鎮地域以內從業的農民工。

        報告顯示,截至20**年底,我國農民工總量達到28171萬人,比上年增長1.5%,增速比上年加快0.2個百分點。公開數據顯示,2010年到2015年農民工總量增速分別為5.5%、4.4%、3.9%、2.4%、1.9%、1.3%,增速逐年回落的趨勢非常明顯。

        從報告中可以發現,農民工數量增幅自2011年以來出現首次擴大,呈現兩大特點:一是農民工總量繼續增加,但增量主要來自本地農民工;二是外出農民工增速繼續回落,跨省流動農民工繼續減少。

        中央財經大學民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永壯表示,從近年來的農民工總量變化可以看出,過去那種勞動力過剩的局面正在改變。另外,農民工回流趨勢明顯,說明外出務工的性價比越來越低。同時,隨著東部沿海地區產業轉移和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加快,家鄉對農民工的吸引力越來越大。

        農民工受教育水平不斷提高

        超時勞動、拖欠工資情況有所改善

        報告顯示,近年來農民工受教育水平不斷提高。20**年,農民工中未上過學的占1%,小學文化程度占13.2%,初中文化程度占59.4%,高中文化程度占17%,大專及以上占9.4%。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農民工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1.2個百分點。其中,外出農民工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29.1%,比上年提高1.2個百分點;本地農民工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23.9%,比上年提高1.3個百分點。

        而在農民工權益保障上,超時勞動情況有所改善,被拖欠工資的農民工比重下降。20**年,農民工年從業時間平均為10個月,月從業時間平均為24.9天,日從業時間平均為8.5個小時,均與上年持平。日從業時間超過8小時的農民工占64.4%,周從業時間超過44小時的農民工占78.4%,分別比上年下降0.4 和1個百分點。其中,外出農民工日工作超過8小時和周工作超過44小時的比重比上年分別下降1.8和0.6個百分點,超時勞動情況改善比較明顯。

        農民工社會交往有待豐富

        人才培養政策需跟上

        在城市生活中,除家人外,進城農民工業余時間人際交往時,老鄉占35.2%,比上年提高1.6個百分點;當地朋友占24.3%,比上年提高0.8個百分點;同事占22.2%,比上年提高0.7個百分點;其他外來務工人員占3.1%,比上年下降1.1個百

        分點;基本不和他人來往占12.7%,比上年下降1.6個百分點。

        進城農民工業余時間主要是看電視、上網和休息,分別占45.8%、33.7%和29.1%。其中,選擇上網和休息的比重分別比上年提高了2.7和0.9個百分點。選擇參加文娛體育活動、讀書看報的比重分別為6.3%和3.7%,分別比上年下降0.8和0.9個百分點;選擇參加學習培訓的比重僅為1.3%,與上年持平。

        專家認為,我國農民工數量、結構、自身特點等正在悄然發生變化,在當前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大背景下,人才培養政策和措施需要及時跟上。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李長安表示,相關部門要根據農民工數量、質量和結構三種指標加強分析,出臺有針對性的措施,幫助新生代農民工更好地適應新的經濟形勢。

        關鍵詞:
        編輯:Edt_61

        最近更新

        環球滾動:最新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優質(4篇)
        面試時簡短的自我介紹(三篇) 環球微資訊
        【環球聚看點】辦公室衛生管理制度十條精選(十四篇)
        2023年砂石廠廠長崗位職責內容 砂廠廠長安全職責優秀-天天新消息
        2023年食品安全應急預案演練總結 食品安全應急預案演練簡報大全
        滄州中心城區年內將建20個口袋公園,位置→
        環球快資訊丨河南城建學院“陌上花開 藝彩紛呈”第二屆大學生藝術展成功舉辦
        昆明理工大學教師黃粉蓮在第六屆全國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中榮獲三等獎
        甘肅省財政廳副廳長王炯玉一行來隴東學院調研指導工作
        環球最資訊丨蘭州理工大學學子參加甘肅省青少年植樹護綠行動
        世界熱消息:安徽理工大學開展2022-2023學年度美育育人成果匯報展演
        寧德時代回應原材料價格下跌:不存在大幅減值風險|天天聚看點
        學生扇老師耳光的處理讓人大跌眼鏡:寧愿殃及池魚,也要仰視學生
        環球關注:美圖帶你走進別樣風情之濮陽青少年文創體驗中心
        天天熱訊:多年后才知道,省內上大學和省外上大學,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電腦閱卷“潛規則”,答案相近成績相差大,高考生需知曉_當前信息
        一位中考家長的陪讀經驗,家有中考生一定用得上! 天天微資訊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22年寧夏理工(國家專項)招生計劃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22年寧夏理工(預科班)招生計劃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22年各省市招生計劃匯總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22年寧夏文史(預科班)招生計劃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22年寧夏文史(普通類)招生計劃
        自考畢業證和學位證可以一起申請嗎? 世界資訊
        2023河北滄州市孟村回族自治縣行政事業單位招聘勞務派遣制輔助人員筆試成績查詢及證件審核通知
        速看:2023山東棗莊市市中區青年人才優選初試成績通知
        【全球新視野】2023國考中國證監會考試錄用工作人員考察(體檢)遞補公告(第二批)
        2023年北京市國防動員辦公室公務員擬錄公示|今日關注
        環球熱頭條丨2023年北京市藥品監督管理局公務員擬錄用人員公示公告
        中級會計師財務管理歷年真題通用
        微動態丨2023年一級建造師項目管理歷年真題 一級建造師建設工程項目管理真題及答案大全
        国产美女在线一区二区

          <th id="jmxoq"><pre id="jmxoq"></pre></th>